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拟推荐名单
我市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连平黄潭寺遗址、龙川学宫与考棚
和平林寨司马第、东源阮啸仙故居
龙川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
以及和平颍川旧家与谦光楼榜上有名!
该名单显示,黄潭寺遗址申报类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古遗址”,龙川学宫与考棚、林寨司马第的申报类型为“(清)古建筑”,颍川旧家与谦光楼、阮啸仙故居、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的申报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据悉,我市现仅拥有龟峰塔一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于2006年5月25日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这次有6个单位被推荐
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连平黄潭寺遗址
连平黄潭寺遗址位于连平县元善镇东北1.5公里,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时期。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1983年发现,1987年发掘850平方米。
黄潭寺遗址的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属新石器时代石峡文化,出土釜形鼎、釜、镂孔圈足盘、豆等,遗迹有灰沟、柱洞、灰坑。第二期有发达的几何印纹陶,如曲折纹、叶脉纹、长方格纹、云雷纹、双线方格纹、条纹等,器类有圈足罐、凹底罐、豆、器座、纺轮等。石器常见锛、凿、镞、环以及戈,年代在夏商时期。
龙川学宫
龙川学宫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佗城村学前街。据史料记载,龙川学宫最早始建于唐代,位于城北。现存位于佗城学前街,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2006年曾作修缮。
↑ 学宫→ 明伦堂
龙川学宫原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东西庑、东西斋等,规制悉备。现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
龙川学宫对研究岭南地区同类建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962年公布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考棚
龙川考棚位于佗城西门,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2010年修缮。为四进院落式布局,由大门楼、至公堂、官员寓所和文武考场等组成。
↑ 考棚正门→ 考棚鸟瞰图
东西四个考场现作科举陈列展厅,再现了科考场景、科举时代考官改卷场景,展示了科举时代武试制度起源和其他武试常识。
考棚于1986年公布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林寨司马第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古村以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著名,位于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内,是广东省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和平县政府计划将其打造成4A级旅游风景区。
这个拥有“全国最大四角楼古建筑群”的古村落,现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客家风格的四角楼,其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艺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2012年获得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
东源阮啸仙故居
阮啸仙故居位于广东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始建于清代,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有较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阮啸仙故居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1996年修复故居原貌,2002年7月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重新维修并完善附属设施。其建筑设计具有客家民居的特点和风格,有较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故居内陈列了阮啸仙生前参加革命活动和早期生活的一些史料,并保存了阮啸仙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
龙川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三进院落式布局,为当时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所。
1923年,彭湃两驻福建会馆,与当时退守东江的广东军阀陈炯明谈判,借助陈炯明的影响并请他写信给海丰县长王作新释放在海陆丰“七五”农潮中被捕的农会干部。1925年10月东征军左路军曾在福建会馆设立指挥部,左路军纵队长程潜和党代表林伯渠也随军住在这里。1941年香港文化大营救中,福建会馆成为文化名人赴内地的中转站。1949年6月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会馆成立。后为老隆镇人民政府等机关单位和老隆镇塑料厂使用。
福建会馆具有革命纪念意义和建筑历史艺术研究价值,1986年公布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颍川旧家
颍川旧家坐落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由陈履中(字正卿,民国二年任和平县议会议员,七年任广东省议会议员,九年任和平县知事)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创建。
正中阳刻“颖川旧家”四个楷字,落款是庚午年(1930年)谭泽闿书。整体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层,搁瓦布檩式结构,平面布局为二进二横式,依中轴线向两边平均布置,正中依次为大门、门厅、中厅和上厅。横屋为三层走马楼式楼房,楼前有长25米,宽3米的天井用于通风和采光,屋内石木构件均大量运用镂雕和浮雕手法雕刻着草木花卉、松鹿、麒麟、锦鸡、瓶花、人物故事等图案,皆繁复精致,技艺精湛,栩栩如生,其表面的金漆,至今仍显得金碧辉煌。
和平谦光楼
谦光楼坐落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是河源林寨古村落的主要古建筑之一。
谦光楼由陈步衢(字云亭,桂军将领)创建于民国6年(1920年),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土改运动前住有主仆100多人。1952年冬土改运动掀起,谦光楼被分给一批贫下中农居住;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当年的贫下中农搬往其它地方居住,现在只有5户居民。
记者:吴奕镇
编辑:田雯雯
责编:黄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