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各界人士纷纷认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利于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规划纲要》从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和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厘清了思路。专家指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湾区是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已达成的共识。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郑永年:
生态方面11个城市不会有任何异议,这已经是高度共识,生态环保上有统一标准,从哪些地方入手,大家从每个行业做标准,这个标准又会越做越高,这就是把珠三角整体提升,这是珠三角每个城市整体提升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潘教峰:
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我们更好地吸引全球人才到这地方来进行创新创业,搞得好,它会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还提出,要加强粤港澳生态保护合作,共同改善生态环境系统。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郭万达:
大湾区本身做这个规划,就是一个打破行政壁垒、打破区域分割、打破市场分割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划,就是要协调起来,要形成环境共同治理的格局。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规划财务处处长 黄国锋: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特别是在环境的监测、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这方面,接下来我们要协同开展臭氧和颗粒物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强湾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湾区。
《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实施珠三角九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建立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保护历史遗留问题。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所所长 王刚:
大湾区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要结合我们粤港澳三地的实际,高标准地共同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规划。
《规划纲要》还提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广东省绿色供应链协会秘书长 刘善武:
如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从传统行业的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物流,通过这些环节来形成绿色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近至2022年,远至2035年的规划蓝图,明确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一个青山绿水、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丁克: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来这里创业,来这里就业,共享大湾区的红利。
编辑:张颖
责编:许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