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龙川县义都镇桂林村,高山云雾缭绕,当地5000亩茶园迎来了采摘期,茶农开始忙着采春茶,迎来新一年的收获和希望。
近年来,在七旬老党员、老茶农欧阳佰友的带动下,当地桂林茶种植技术、炒茶工艺得到了大幅提升,茶园规模也从最初的1200亩扩大到5000亩。桂林茶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途径,更成为龙川县农业经济的一张名片。
老党员带头种茶,不愿祖传茶山丢荒
龙川县义都镇嶅顶峰海拔高度约有1147米,与周边高低不同的山错落,形成了天然的凹谷,几百年来一直都是当地村民种茶的福地。桂林茶是龙川名优绿茶,清明节后,谷雨来前,满山绿意洋溢,预示着茶农收获的喜悦。
清明过后的桂林村茶山上,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说起桂林茶,村民们都要感谢71岁的欧阳佰友。欧阳佰友是桂林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在桂林茶香里长大。1971年高中毕业后,欧阳佰友回到桂林村任村主任、支部书记至1979年。过去,桂林村交通闭塞,唯一能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就只有种茶。随着劳动力往外转移,越来越多村民开始放弃种茶,加上茶树老化已成为桂林村发展茶叶经济的“绊脚石”,村里的大片茶园慢慢荒废,见此情景,欧阳佰友心里别提有多难受。
茶农们结伴采摘春茶
2007年9月,退休多年的欧阳佰友在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生产方式由分散经营向产业化转变,在原来基础上又开辟了6亩新品种示范园。次年,专业合作社已有茶农50户,且产值提升至180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茶农将新鲜的春茶采摘回茶厂
年过七旬仍奋斗在种茶一线
如何搬开这块“绊脚石”,让深在大山的这股茶香飘得更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欧阳佰友经常请来种植专家“传经送宝”,购买了相关书籍学习种植技术,并且长途跋涉到省内外种植基地学习。在了解先进经验后,他还不忘组织本村种植户到实地学习交流。
欧阳佰友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翻炒
在欧阳佰友的带动下,当地茶农重拾信心,并于2008年改造了半丢荒的1000多亩老茶园,茶叶的产量随之实现大幅度提高。据统计,实施技术改良前,每亩茶园年产量仅5公斤,改造后每亩年产量跳跃式提升,10公斤、15公斤、20公斤……产量如此喜人,不少没有参加专业合作社的茶农自然心动眼热,也开始自发改造老茶园,有些人还专门跑到合作社学习。
新鲜采摘的茶叶置入机器中进行“杀青”
数年来,欧阳佰友带领茶农、种植户一同研究提升桂林茶的种植技术、炒茶工艺等,并购置了杀青机、揉捻机、炒干机等现代化炒茶设备,在帮助提升茶叶质量的同时,还打响了桂林茶品牌。如今全村现有茶园5000多亩,年产量可达6万多斤,每公斤可卖到100至1000元不等。茶叶生产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更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讲好茶故事、传承茶文化
当地茶农有种颇为自信的说法:“山不在高,有茶则灵”,说的正是改良后茶叶深受欢迎的一种体现。阳春时节,行走在桂林村乡土里,绕过一道道弯,越过一座座山,一路上,还可以偶遇背着麻袋的采茶人。
茶叶经过杀青、摊凉、揉捻、阴凉、晒青、烘干等十几个工序,方能制出口感清香的茗茶。
欧阳佰友给记者介绍着桂林村的百年老茶树
满头白发、晒得黑黝黝的老人怎可能还有这番体力精力搞茶园?到桂林村参观采茶的外地人见到欧阳佰友时都会有这个疑惑,然而了解到他的故事后无不肃然起敬。
欧阳佰友告诉记者,别人用几分钟就喝上一杯茶,茶农们却用一生去守护这片茶园,而他也不例外。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是老党员,也是退休村干部,桂林茶是我们祖辈的产业,带大家种茶致富,是一名党员的职责。”
茶叶完成炼油环节,欧阳佰友检查茶叶质量
南朝宋沈怀远《南越志》曾记载:“龙川出皋卢,叶似茗,味苦涩,士为饮”,桂林村还是一个拥有1500多年历史皋卢茶(绿茶)的村子。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许多年前,义都与相邻镇交界处设有民间茶亭,供赶路人歇脚、喝茶,可见当地种茶历史悠久。相传在过去,当地村民只要患有发烧感冒等疾病,都会上山采摘老茶树的茶叶作为药。
为了搜集这些老茶树及挖掘茶文化、历史,71岁的欧阳佰友不敢停下脚步,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带着茶农爬山,四处寻找百年老茶树。近日,在欧阳佰友的带领下,记者在桂林村山上乱草丛生处,见到几棵枝干直径约15公分、高约2米的老茶树。通过观察及研究,欧阳佰友及其他茶农认为它们的树龄有上百年,像这样的茶树,欧阳佰友目前掌握有10多棵。欧阳佰友表示,接下来他将继续寻找老茶树,挖掘茶故事,丰富桂林茶的文化内涵,让当地茶文化传承下去。
绿色生态与经济相得益彰
龙川是山区县,昼夜温差大,这成为了该县种植茶叶等农产品的优势。近年来,龙川县利用这一优势,全力推进茶叶生产,走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生态和现代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目前,龙川县茶叶种植面积约2万亩,其中义都镇桂林村种植面积达5000亩,茶叶品牌主要有义都“嶅山”牌、“嶅顶峰”桂林茶,细坳镇“凹峰”绿茶及单枞茶等。该县在抓基地建设、种植技术的同时,更注重提高加工制作技术以及包装推广高效运行效率等,让茶叶成为该县的农业品牌。
编辑:张颖
责编:许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