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基层群众中选出来的代表,他总是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呼声,切实解决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传声筒”。今天的《建设“示范区”当好“排头兵” 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报道,我们来认识一下市人大代表黄伟钦。
2010年,一场洪涝灾害让和平县长塘河附近的村民受灾严重,这让当时还是村干部的黄伟钦暗下决心,要修复和加固长塘河,为当地群众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条件。于是,在2012年当选市人大代表后,黄伟钦提出了《关于和平县长塘街镇防洪堤加固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 黄伟钦:
洪涝灾害损害农户总共有360多户,我们下村到户倾听群众心声,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就是我们这条长塘河,我就提出了长塘河如何加高加固来改造。
黄伟钦的建议得到了市水务部门的迅速答复和落实,并投入资金几千万元,对长塘河防洪堤进行了加固,提升了长塘河街镇段的防洪能力。
和平县长塘镇四围村村民 朱德珍:
我是在附近住的,以前河堤很浅的,经常发大水,现在改造了就不会了,农民就安心,耕作更好了。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黄伟钦经常走村入户,跑遍了周围的村居,通过各种方式倾听村民的意见。2015年,村民反映的出行难问题成为黄伟钦的一块“心结”,在认真调研后,他提出了《关于提高农村自然村道硬底化改造政府补助标准的建议》。随着该建议的落实,有效解决了不少自然村因缺乏资金,难以完成村道硬底化改造的问题。
市人大代表 黄伟钦:
这条路没修的时候都是很难走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群众呼声十分关切,我作为代表也提了建议,建议政府提高政府补助标准,每公里提高了3万元。现在改造好了,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在黄伟钦看来,群众的呼声就是人大代表应该关注的大事。自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至今,黄伟钦共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关于加快我市跨镇主要公路拓宽升级改造的建议》等15件建议,每件都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
市人大代表 黄伟钦:
接下来,将更加做好民生工作,充分反映传递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意愿,围绕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河源建设“示范区” 当好“排头兵”,做出人大代表应有的贡献。
全媒体记者:邱权亮 邹俊钦
编辑:何嘉雯
责编:许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