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河源接连遭遇“6·10”“6·12”两次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101个乡镇37万多人受灾。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洪魔,灾情得到有效控制,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战果,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在这场抗洪抢险救灾战役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和平下车狮形村党支部书记徐步高
冒着生命危险“踏”出一条通道
“当时情况太紧急了,只能手脚并用。”20日上午,和平县下车镇狮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步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心有余悸。12日至13日,他带领村干部冒雨紧急疏散村内群众,在山体滑坡处来回穿梭,手脚并用,冒着生命危险“踏”出一条通道,用一身淤青换来了10余户群众的安全转移。
6月12日下午,下车镇遭遇强降雨天气,各村主要交通道路陆续出现塌方灾情,其中,狮形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村内地形复杂,民居分散,很多农户家都是依山而建,必须马上转移!”当时,已接到镇委镇政府通知的徐步高正带着村“两委”干部分组前往村民家中,逐家逐户排查风险。
由于降雨密集,在排查的过程中,徐步高眼看着村内部分房屋出现墙体开裂、垮塌先兆。对村内地形了如指掌的他,预感到这场瓢泼大雨将会对村里带来的“伤害”。“时间就是生命!”当天下午,徐步高带领村“两委”干部成功转移离村委会较近的7户群众。
“还有几户村民,一定要转移!”当晚9时,受暴雨持续影响,狮形村电网线路受损,基站信号全无,村道出现多处山体滑坡、塌方,成为“孤岛”。“外界救援来不及了,只能是我们去!” 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的徐步高来不及喝一口水,便再次赶往另一处。途中,村道出现严重灾情,车辆无法通行,于是徐步高立刻下车,徒手攀爬翻越山体滑坡的泥土,徒步前往。
“随时面临着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威胁,现在想起还有些后怕。” 徐步高说,当晚雨势一直很大,在徒步前往途中,必然要经过山体滑坡、塌方等村道路段,稍不留意就会有生命危险。本着生命安全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徐步高果断地选择了前往,再次及时转移疏散5户群众。
当晚11时,徐步高通过微弱的手机信号得到消息,村电站里仍有两名人员无法联系,处于失联状态!忙了一整天的徐步高来不及歇息,又带领“两委”干部并发动村中党员打着手电筒冒雨进山寻找。
“平时步行50分钟的山路,当晚走了3个多小时。”徐步高说,山路泥泞,光线昏暗,村电站又地处河岸边,徐步高一行跌跌撞撞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村电站河对面的空地处。因河水湍急,村道冲毁,徐步高无法靠近,只能远远地用灯光给两名受困人员发出信号,待得到回应确保两名人员人身安全后,徐步高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在一旁等了一夜。
直到13日早上,徐步高一行联系上两名受困人员,并成功将两名受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区。回到安置点的徐步高这才发现,因为山路泥泞,路途艰辛,他在转移群众的途中被弄得满身是伤,到处淤青。
6月21日晚上8时,从龙川县公路局传来好消息,G238线贝岭镇米贝村至细坳镇板昌村中断了9天的公路,有望今天打通单边道路,可实现单边通行,这也意味着经细坳镇方向的北向出省通道打通。
紫金黄塘镇澄田村党员干部
冒着齐腰深的洪水转移群众12人
6月21日上午,紫金县黄塘镇澄田村村民冼巧华正在家门口查看2亩多的稻田,受到洪灾影响,他家的稻田里堆积了30厘米高的黄泥。
冼巧华告诉记者,6月12日,澄田村遭遇暴雨,他们一家人不得不搬到亲戚家居住,直到6月18日才回家。与他家有相同遭遇的,还有钟伟棠、钟来久2户。
6月12日上午,一直有雨,澄田村村支书冼仕文、村委会副主任叶新勇等到各户宣传安全工作,让村民做好转移思想准备。10时左右,雨越下越大,冼仕文和村干部李志红、钟建来、李志红及镇纪委书记李文辉发现冼巧华一家被洪水围困。好在冼巧华提前做了预防措施,在大门口塞上木板,把房子与门坪隔开,门坪的水位已经有10厘米高。
冼仕文一行沿着田埂跑到冼巧华家,赶紧帮助他们一家撤离,冼巧文堂弟背着母亲叶金招,冼巧文和冼仕文在一旁扶着撑伞,大家一起往50米外的堂弟家跑去。当时洪水已经快到膝盖的位置,根本看不清路,只看到田埂两边露出了一撮撮禾苗尾叶,他们就是靠着禾苗尾叶找到田埂,最终安全转移。
此时,仍在冼巧文家里的镇村干部冒着危险,把他家的17个蜂箱放到了高处,把煤气炉、粮食等物品搬上了二楼。当村干部撤退时,洪水已经到了胸口,深度有1.5米,村干部只能找来树枝,摸索前进。
就在村干部帮助冼巧文一家进行转移的同时,村干部叶新勇正在转移钟来久一家。当时,钟来久和妻子李瑞群带着3个孙子在家,钟来久家地势较低,离河道仅50米。叶新勇一行到达他家时,洪水已经漫入钟来久家的客厅,屋内的床、桌子、冰箱等浸在水里。
叶新勇立刻带着钟来久一家5人前往叶新勇家。随后,再把电视机、电冰箱等贵重物品搬离钟来久家。刚刚撤离,屋内的洪水就涨到了1米高。当天下午5时,洪水逐渐退去,钟来久家里到处是淤泥,第二天一早,村干部和钟来久一家便开始清理家中的淤泥。一星期后,钟来久才回到家中居住。
当天下午1时许,河水冲进了钟伟棠家,水位有30公分高。冼仕文、叶新勇一行火速赶往现场,把他家里的粮食和电视机、电冰箱等搬到二楼,同时要求钟伟棠一家5口在二楼暂住,等洪水退了再下楼。
6月21日上午,冼巧文望着家里的蜂箱对记者说,要不是镇村干部及时赶到,转移他和母亲,搬离家里的贵重物品,他都不知道怎么办,估计家里的物品也都会受损。
正是澄田村两委党员干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将冼巧华、钟伟棠、钟来久3户12人转移到安全地方,帮助他们搬离粮食、电视机、电冰箱等,才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龙川县细坳镇党员突击队
对全镇村道进行排险除险
党员冲在了抢险救灾复产重建第一线。21日,龙川县细坳镇成立抢险救灾复产重建党员突击队,对全镇村道进行排险除险,确保道路畅通,迎接新一轮汛期的到来。
21日下午1时30分,细坳镇楠木行政村的村道上,20多名身穿“我是党员,为你服务”红色马甲的队员,有人将砂石装进编织袋,堆放到出现下塌方的路面,有人在路边挖排水沟,做好防汛工作。
今年69岁的杨圣春,曾担任过楠木村支部书记,当他听到镇里成立党员突击队后,立即骑着摩托车赶到作业地点,和大家一起对道路进行排险除险;刘林海是细坳镇卫生院的医生,从19日开始值夜班,听到镇里成立党员突击队,顾不上休息,立即报名加入到排险除险工作中来;杨伟新是一名在细坳镇从事摩托车销售的个体户,听到消息后,立即放下店里的活,以志愿者身份加入行动行列。
“党员就要冲在最前线。”细坳镇党委副书记涂惠平的脸和手都晒黑了,他将一包砂袋放在下塌方的路面上后,边擦汗边说,保障道路通畅就是保障抢险通道通畅,关键时刻意味着生命通道的畅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将带领突击队的队员们,一边救灾,一边对全镇主要村道进行排险除险。
编辑:杨莹
责编:黄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