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电视
  • 公共电视
  • 综合广播
  • 旅游广播
  • 东源台
  • 龙川台
  • 连平台
  • 紫金台
  • 和平台
  • 源城台
  • 江东区
  • 网络公司

弃医从文的80后网络作家:以文字实现自我价值

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编辑:2019-07-12

如今的网络文学可谓是“风华正茂”,一大批年薪过百万的网络写手被封为“网文大神”,成为不少年轻人艳羡的高收入人群。在咱们河源也有这么一位“大神”,笔名叫了了一生的他,在网络上拥有百万粉丝,在过去的13年时间里,这名80后网络作家创作发表了6部总计2500多万字的网络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作品——《妙手小村医》改编成漫画后点击量更是超过百亿人次。

浓眉大眼,肤色略黑,驰名于网络文学界的了了一生,更多给人一种“邻家大哥”的感觉。每天,他都会在书房里伏案写作八个小时以上,春去秋来,笔耕不辍。

网络作家  了了一生:

现在这个样子是一天6000字,然后一个月的话差不多18万字,一年下来的话就差不多两百万字左右,这个写作的压力,传统的作家是无法想象的。

了了一生妻子  吴海珍:

很辛苦,非常辛苦,有时候三更半夜就一直在那里写。佩服他很坚持,刚开始说兴趣,现在已经变成了工作,就这样一步一步坚持过来的。

出生于东源县叶潭镇一个小山村的了了一生目前共计创作发表了6部小说,题材以医疗类小说为主,这与他之前做过医生有关。从卫校毕业以后,他成为了一名放射科医生,但工作了几年以后,生性洒脱、更喜爱阅读与写作的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份旁人眼中的“铁饭碗”工作,2005年底,他决定弃医从文。

网络作家 了了一生:

当时我父亲是很反对的,因为他一心想要家里面培养一个医生出来,开始工作的时候还是很高兴,后面居然辞职了,去做这一份完全看不到前途也看不到什么东西的职业,他就很反对,几乎是跟我断绝了父子关系。

了了一生妻子 吴海珍:

他刚开始告诉我说,在网上可以赚钱,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样子。但最后我还是很支持他的。我就在家好好地带好宝宝,然后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去创作。

没有多少积蓄的他,全职创作之路走得也是步步维艰。起初,他在惠州一个偏僻的村庄里租了一间月租100来块的小房子。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他在屋里不分昼夜地进行创作。

网络作家 了了一生:

因为是在农村,他们时不时会停电,停电是最头痛的,然后经常会没有网络信号,大家觉得我挺疯狂的,当时那些村民在想,这个人是干嘛的,捧着笔记本电脑在山上走来走去(找信号),我在那里住了差不多一年多,然后完成了第一本小说的创作。

处女作《俺不是庸医》,他断断续续写了近100万字,由于刚入行不久,文字稚嫩,加上作品缺乏网络小说流行元素,他的收入几乎为零,但他并没有灰心。很快,他就拿出了第二部作品《贴身神医》,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拥有了一笔较为稳定的收入,和父亲的关系也渐渐缓和。

网络作家 了了一生:

当时我记得第二本的价格是千字十元,我每个月写30万字那样子,就每天平均是一万字,最后拿到的稿酬可能有3000块,这边的话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收入,因为当时是2006年。

创作路途渐入佳境,如今了了一生已经年薪过百万,作品在各大网络文学平台上人气高涨,2017年,他斩获了阿里文学至尊人气奖,在全国第二届“网文之王”评选活动中,还与国内11名网络作家一同被授予“十二主神”称号。他还告诉记者,他非常看好河源的网文事业,就河源网络作家协会而言,目前已经有近百位会员,其中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就有五人,他们的作品在网络上都具有超高的人气。作为河源网文的先行者之一,在今后的写作中,他也会不遗余力地扶持后继者。

网络作家 了了一生:

积极去发展我们河源网络作协的会员,争取让更多有文学梦想的人加入到我们中来,把这个群体发展壮大,还有我会把更多家乡的元素、河源的元素融入到我的小说里面,希望我们河源网络文学更上一层楼。


全媒体记者:饶荣盛  廖 璐

编辑:田静雯

责编:黄伟发

分享到:
扫描关注河源广播电视台微信号(hyrtv87)

相关新闻

  • 全市新闻联播
  • 【乐游河源】必收藏!河源全年赏
  • 【乐游河源】必收藏!河源全年赏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安全提示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安全提示
  • 2月26日辟谣

网友评论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共0人参与

    Copyright 2006-2016 河源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110报警 备案:粤ICP备1203623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许可证:粤备2011001号

    河源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160130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