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电视
  • 公共电视
  • 综合广播
  • 旅游广播
  • 东源台
  • 龙川台
  • 连平台
  • 紫金台
  • 和平台
  • 源城台
  • 江东区
  • 网络公司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河源>>
  • 首页

河源:“老”区终于上“新”了

来源:南方+编辑:2019-08-16

连平何新屋承载着客家古邑文化。

从105国道驶出,一块写有“苏区革命阵地,打造红色之乡”的标牌立于路边,十分显眼。沿着连平县道一路驶进,一排排颇有特色的客家“围龙屋”错落于葱茏山间,镶嵌在老城中的梨花影里,与碧波绿水相映成趣。这里曾经发生的轰轰烈烈都沉淀在当地百姓安逸的生活里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九连“小延安”:当年和东地区的指挥大本营和战略后方。

像连平县这样的革命老区在河源还有很多。抗日战争时期,河源曾是中国共产党东江特别委员会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徐向前、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战士们前仆后继,才有了一幅幅壮美绚丽的历史画卷。

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客家古邑、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拔地而起,电商创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接踵而至......老区总算是“上新”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慢慢鼓了起来。河源,作为广东的革命老区之一,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日前,“老区苏区行”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河源,追寻红色历史的足迹,感受革命老区的新变化、快发展。

旅游“上新”,红色苏区和客家古邑成“两大主打”

曾有近500名革命烈士在“血田”纪念广场壮烈牺牲。

在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公路边,有一个以“血田”命名的纪念广场。1928年3月,国民党军大举“进剿”紫金县委以及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炮子(也就是今天的“苏区镇”),实行惨绝人寰的屠杀。占地仅50平方米的“血田”,就有近500名烈士在此牺牲,“血田惨案”由此而来。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又称“红屋”。

距离“血田”不远,是修缮后的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我们这隔三差五地都会有人来旅游、参观和学习。目前,道路交通还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等路修好了,外地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才能更便利。”紫金县委相关工作人员黄从高说。

数据显示,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紫金县,共谋划列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项目库的项目277个,估算投资总额776.73亿元。其中,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储备项目109个,投资总额705.41亿元。这些项目落地实施,将助力紫金打造成为集旅游和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特色小镇,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林寨古村:不似春光更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

除了红色旅游,古邑旅游也是河源老区“上新”的另一款“主打”。距离紫金两小时车程的和平县便以“林寨古村”闻名世界。在这里不仅有一湖秀水和满池荷花,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都是林寨古村的“标配”。

古邑旅游,带动民宿经济在和平县悄然兴起。

据悉,早在2016年,林寨古村便因其独特的风格和秀美景色,冲岀国门,走向世界,入选美国邮票;同年,日本著名漫画家宫崎骏为林寨编绘画册;今年9月,林寨古村的风采照片将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展。每到小长假,和平县的林寨古村、热龙温泉度假村、九连“小延安”等文化旅游景点成了游客体验打卡的热门地。

林寨古村中的千年古道,如今成了旅游打卡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102亿元,总长67.1公里的赣深高铁(和平段)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同时,国道、省道、县乡道亦同步升级改造。相信未来将为林寨古村等旅游景点带来更大的人流量,也为和平县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产业“上新”,山里来了“绿富美”

地处东江上游的龙川县黄石镇,是河源市油茶专业镇,素有“油茶之乡”之美誉。位于黄石镇的长洲村是当地油茶种植产业不断“上新”的一个缩影。

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产业,长洲打造油茶特色村。

长洲村是广东省定重点扶持的贫困村。由于长洲村是河源相对边远的山区,没有产业经济,全村常住留守人口仅200多人,年轻人有致富能力的大都外出务工、经商,可耕地面积少,以山林为主。当地政府便因地制宜,致力于打造油茶产业,把驻地该村的广东星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汇公司”)作为扶贫产业来打造。

油茶产品“上新”!对准高消费人群,销往香港、深圳、广州等地。

骆碧群是星汇公司的“一姐”,同时也是长洲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我们以前都是逃离农村的,现在流行返乡创业。2008年我回来创办了这个油茶企业,现在想想,觉得当初的自己真的太大胆了”,骆碧群说,“从前长洲村的茶山都是粗放经营,管理十分分散,甚至整片茶山都被荒废了。”

骆碧群,长洲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据骆碧群介绍,如今,在政府的帮扶和政策的倾斜下,星汇公司带动贫困户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对老树茶林进行技术改造增产增收,并聘请技术人员给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2017年该公司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042元,2018年达到2310元,2019年预计增收可达4000元。

“以前没钱赚,现在年增收最多能有1万了!”长洲村村民骆文亮喜笑颜开。

产业“上新”是老区苏区扎实发展的基础。在河源,靠“茶”脱贫致富的不只有龙川黄石,还有紫金龙窝。目前,龙窝镇茶叶产业产值占全镇经济总量的20%以上,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人均每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现今,茶叶、特色水果产业已发展成为龙窝镇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配套的产业链。

占地2000多亩的“龙王绿”茶场。

“我们茶场的茶叶年产量大概是5万斤,年销售额达2000万。大家看到这个能赚钱,生产积极性就高。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也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让大家的生活都有了保障。”紫金县龙窝镇承龙嶂龙王绿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东灵介绍说。

“茶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黄东灵说。

2011年以来,包括龙川县在内,河源市连平县、和平县等原中央苏区和紫金县革命老区得到了中央和广东省政策资金的大力扶持,先后共争取中央资金23.2亿元,省资金27.8亿元,有力促进了这4个县的经济、产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万绿丛中一点红,战地黄花分外香。秋天的山野,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果实”。相信随着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实施,老区“上新”的速度和质量都将上一台阶,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杨莹

责编:许志武

分享到:
扫描关注河源广播电视台微信号(hyrtv87)

相关新闻

  • 音乐榜
  • 倾城之恋
  • 8月16日 民生一线
  • 8月16日 民生一线
  • 8月16日 民生一线
  • 8月16日 河源新闻联播

网友评论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共0人参与

    Copyright 2006-2016 河源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110报警 备案:粤ICP备1203623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许可证:粤备2011001号

    河源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160130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