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粤菜师傅(河源客家菜)工程】系列报道,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客家菜师傅叫陈曾群,从18岁起他就前去东莞、深圳等地学习厨艺,在学有所成之后毅然回到了河源,传承、发扬、创新我们的客家菜。今天记者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陈师傅的烹饪故事。
在市区新升酒楼厨房的灶台边,陈师傅已经为今天的午餐忙活了半个上午,案台上也摆满了切面整洁的配菜。只见他娴熟忙碌地,正在烹饪今天的主打菜——瓦缸猪脚。
陈师傅说,做瓦缸猪脚要经过焯水,油炸、切块、翻炒、焖制等一系列工序,耗费两个小时才能出锅。因为最早是使用瓦缸作为器皿制作猪脚,故命名为瓦缸猪脚。而这道瓦缸猪脚,原是一道传统的月子菜。经过陈师傅的改良,加入了红枣和冰糖,色泽鲜嫩、口味更加鲜美爽口、滑而不腻,营养丰富,符合当下食客的口味。
↑↑客家菜师傅 陈曾群:
猪脚如果普普通通做出来,好多人都不想吃。我们去做的时候,这个皮滑而不腻。就要红枣,冰糖,加点调料我们去焖,再压力锅就是上汽一分钟,再在油锅里把它焖,就是把它那个猪脚起膏,这个是传统做法,为什么我们要加入红枣呢,就像以前也是说月子菜,就是以前女人生小孩需要补品这样子。
经过陈师傅的精心烹制,一道非常传统又独具特色的瓦缸猪脚就出炉了。陈师傅表示,这道菜用瓦缸来上,同时下面加一点炭火,这样能让猪脚一直保持温度,也更加入味。
从业烹饪二十二年,陈师傅已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厨房负责人,他也带过家乡不少的徒弟入行。对他来说,客家菜就是家乡的味道,除了保留传统的特色外,他希望经过不断创新改良,让更多人喜爱客家菜。
而他自主研制的特色毛桃鸡、多彩鱼、竹筒肉丸等菜品都很受顾客欢迎。他用一份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匠心匠造的态度,潜移默化影响着每道菜的品质。
客家菜师傅陈曾群:一定要创新,为什么呢,也不可能总是老一套,是吧。创新对自己也有提升,创新一个菜对客人也是满足客人的要。
全媒体记者:刘志棠 廖 璐 王诗齐 谢俏俏 吴 丹(实习 )
编辑:杨 莹
责编:许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