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
河源的美文、美图
频频登上学习强国APP
向全省乃至全国用户推荐
这方热土上的乡村大美景色
造化钟神秀,人在其中走,如入画中游
一起来看
1、生态美景
东源苏家围
眉山旧衣冠,南国画中村
苏家围全景。
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的苏家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后裔居住地。600多年前,时任东莞京山(今东莞茶山镇)巡检的苏东坡第十一代孙苏秀弘,携家眷落居河源,并取名为“苏围”,这就是今日的苏家围。苏家围并非常见的客家圆形围龙屋,而是具有明清特色的方形“府第式”围屋。
东源叶屋坪
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旷世胜景
位于河源市东源县新回龙镇的叶屋坪村,毗邻万绿湖370平方公里碧水、1100平方公里连绵青山与360多个绿色岛屿,是万绿湖环湖公路上第一个原生态自然渔村。这里拥有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旷世胜景与完好原生态自然景观,堪称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因谷中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万绿谷,被誉为地球北回归线“沙漠腰带的东三奇”之一。
河源仙坑
古村换新颜
航拍仙坑村全貌。冯晓铭 摄
仙坑八角楼。
位于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北部的仙坑,是有着400年历史的古村。根据广东省“万企帮万村”计划,万科集团对仙坑村进行“微改造”,在充分保留原有历史建筑特色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时代活力。村内至今仍完整保存着的二十来座客家方形围屋,在万科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保存,成为游客争相打卡拍照的新景。
2、历史文化
龙川佗城
百粤首邑两千年
佗城学宫。
“广东之文始尉佗”,而赵佗在岭南政坛的起点位于龙川。公元前214年,大秦帝国首任龙川令赵佗,在东江畔一片“阻山带河,四面平旷”之地修筑城池,开启“和辑百越”的实验。今天的佗城,仍保留着大量关于赵佗的遗址与传说。
紫金苏区
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紫金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南粤红紫金,紫金苏区红”。紫金县苏区镇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3、乡村振兴
河源灯塔
“生态河源”主战场、乡村振兴主引擎
位于河源市的灯塔盆地田园综合体,是财政部2017年8月批复同意实施的全国18个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单位之一。灯塔盆地围绕建设成为“河源城市未来发展副中心、生态河源主战场、乡村振兴主引擎”的战略定位,初步明确了构建“1+3+N”的总体格局,计划以顺天镇为中心,联动灯塔一体化发展,打造灯塔盆地核心区,培育忠信、船塘、公白三个副中心,建设顺天—灯塔—忠信城镇集合带,引领带动全域连片发展。
河源上村村
以“红色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革命先烈罗焕荣画像。
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的上村村,是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村,该村以革命先烈罗焕荣同志的红色事迹为核心,大力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确立了以“红色村”扛旗引路、立标树杆的发展方向。
4、脱贫攻坚
龙川紫市
七目嶂下羊儿跑
龙川县紫市镇民乐西村位于河源最高峰七目嶂下,生态资源优良,土地资源丰富,但大部分都被闲置。2018年3月,该村挂钩帮扶单位深圳燃气集团投资50万元资金入股黑山羊养殖项目,收益以分红的形式分配给贫困户,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还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
和平合水
党群合心,共建美丽家园
在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有一群可爱的村民,他们无偿捐献或低价出租土地,支持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还有一群热心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拆除自家老房子,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
5、客家美味
生焗万绿湖大鱼头
生焗鱼头是广东传统名菜,食材选用万绿湖野生大头鱼,加入本地土姜、土独蒜、红葱头、青红辣椒、食用纯正花生油、碘盐、胡椒粉、生粉和酱油一起烹制。鱼头富含胶质,鱼肉鲜嫩,汤汁浓稠不重口。
河源上莞
仙湖山上茶香飘
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东北部的上莞镇,有5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所产仙湖茶色正味厚,清香甘醇。从1999年开始,上莞镇建立仙湖茶叶生产基地,基地目前集聚54家茶企,茶叶种植面积达2.25万亩,每年出产茶叶403吨,产值1.35亿元。
登上学习强国的
河源美景、美食、知识点
又岂止这些呢?
想要更加了解河源
那就快来下载学习强国
一起学习,一起实践!
编辑:田静雯
责编:黄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