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是河源的“本钱”,也是河源的“底气”。一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全面建成河长制工作体系,着力提升河湖管护水平,以绿水青山构建生态长廊,绘制出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生态美图。
位于源城区埔前镇的埔前河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干流河长32.27公里。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市共投入3500多万元对该河道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实施堤防建设、岸坡加固、河道疏浚清淤、清违清障和生态修复等工程,提高了河道防洪减灾能力,两岸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源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河长办主任 许红卫:
整条河的污染源都治理了,卫生状况改观很多,景色更美了。通过发展旅游,群众的就业增加了,社会效益非常好,下步我们计划提升河两岸的碧道建设。
护得好生态,游客慕名来。得益于优美的自然生态,埔前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也让当地村民切实享受到了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村民 梁剑英:
现在水很干净、很清澈。每到周末、假日都有很多游客来我们这里游玩,我们陂角村幸福感满足感也增加了。
埔前河的蜕变只是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打造“最美家乡河”活动,在全省首创实施“一河一花”工程,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美化,打造了东江、新丰江、埔前河等一批“水清、岸绿、景美”的“最美家乡河”。今年8月,我市河长制工作获得了2018年度广东省河长制湖长制考核优秀等次。
河源市民间河长 张志勇:
通过各行各业的市民来去参与河湖保护,令河源的水清岸绿。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能感到很大的满足感幸福感。
围绕广东万里碧道建设规划和要求,接下来,我市还将以柏埔河碧道试点为示范,带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提升,进一步推动省级乡村振兴河流景观建设。同时,立足并发挥本地自然生态、客家文化、革命老区和特色乡村等资源禀赋,通过构建“饮水思源生态长廊”,作为连通河源与惠州、东莞和深圳的生态廊和游憩带,助力我市发展绿色生态旅游。
市水务局局长 张金城:
我们将利用河长制这个重要抓手,推进我们水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万里碧道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开展,重点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乡村示范点的河流,我们编入了省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目前推进得很顺利。
全媒体记者:邱权亮 邹俊钦 冯 轩
通讯员:黄景生
编辑:田静雯
责编:许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