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电视
  • 公共电视
  • 综合广播
  • 旅游广播
  • 东源台
  • 龙川台
  • 连平台
  • 紫金台
  • 和平台
  • 源城台
  • 江东区
  • 网络公司

险!新丰江大坝修建时围堰曾被冲垮,历经数次地震,三次加固

来源:编辑:2019-11-1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聚焦河源人民砥砺前进的奋斗历程,

见证新时代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河源有几个第一呢?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了解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

新丰江水电工程

1960年,一座堤坝屹立在新丰江最后一个峡谷亚婆山出口处,这就是广东省最大的水库——新丰江水库。这座坝高105米,控制集水面积5730平方公里,总库容139亿立方米的堤坝,有效地调控了东江中下游的洪、枯流量,并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水电站——新丰江水电站,大大改善了东江水资源的利用条件。

我国水电建筑史上的奇迹

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之一,新丰江水电工程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安装,从1958年7月15日正式动工,到1960年10月25日并网发电,创造了当时国内同类水电工程建筑速度最快和工期最短记录,是我国水电建筑史上的奇迹。

新丰江水电厂原办公室主任 张月恒

当时的条件是比较艰苦的,没有机械设备。唯一有机械的,就是用来将山上打下来一个大石头要砍成小石头,用于灌水泥的。其他的都是靠民工用肩挑、用锄头挖,全部靠人力,靠人海战术。

新丰江水电厂生产技术科原水工专职工程师 林俊高

当时大家是拼命干,不计报酬的,最高的施工人数达到了27000人。过去不比现在用钢模板,过去全都用木模板,一个木工队都是几百个人,木工队全部来用模板一个一个拼起来,安装好模板之后再来浇混凝土,再来搞大坝,很辛苦的。

险!新丰江大坝围堰曾被冲垮,经历数次地震

新丰江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围堰被冲垮了两次,两名年轻的建设者被卷入滔滔洪流之中;经历数次地震,大坝加固三期。

为了支持工程建设,11个圩镇389个村庄11934公顷耕地以及28334公顷山林被淹,10.6万库区人民大迁移,离开了世代生息的家园。在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后,1969年9月,新丰江水电工程整体工程竣工,开始发挥其蓄水、发电、调频等功能。

新丰江水电厂生产技术科原水工专职工程师 林俊高

1962年3月19日大地震,震级达到了6.1级,当时破坏性虽然很大,但是我们大坝没事,因为我们新丰江大坝的质量很好。后来我们进行加固,半个多世纪都没事,很安全,可以说是世界上有名的工程。

广东的“大水缸”

多年来,

新丰江水电工程在防洪减灾、

保障下游供水方面,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5年6月,东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洪峰达到11400立方米/秒;在防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大坝发挥出抗洪削峰的巨大作用,削减洪峰95.6%,对确保下游防洪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新丰江大坝的建成,下游“三年一小浸,五年一大涝”的局面被彻底改变。

此外,新丰江水库还被誉为广东的“大水缸”,多年平均入库水量60亿立方米,占东江流域水量的2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枯水期,向下游供水量超过东江枯水期总量的50%,有力保障了东江流域4000多万居民的用水和水生态安全。

新丰江水电厂原办公室主任 张月恒

正是因为新丰江水库大,所以水质不容易污染,水库的山上林业有植被,这些植被负责改善生态的环境,我们的生态保护工作做的好。现在新丰江、万绿湖的水都是一级水,是很漂亮、很生态的水。

在群山环抱下,新丰江水库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又得名“万绿湖”,这也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湖。如今,已发展成为河源的生态旅游名胜的万绿湖,每年引来众多游客前来观光。2017年,新丰江水库移民故土——东源县入选全国第一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今天,包括万绿湖在内的绿水青山,构筑了优良的生态系统,正成为河源发展的鲜明底色与核心竞争力。


全媒体记者:杨一慧  江悦北

编辑:杨 莹

责编:黄伟发


分享到:
扫描关注河源广播电视台微信号(hyrtv87)

相关新闻

  • 全市新闻联播
  • 3月10日辟谣
  • 3月10日辟谣
  • 3月9日河源新闻联播
  • 3月9日河源新闻联播
  • 3月9日河源新闻联播

网友评论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共0人参与

    Copyright 2006-2016 河源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110报警 备案:粤ICP备1203623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许可证:粤备2011001号

    河源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160130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