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创建模范机关 促进提效破局】系列报道。在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中,市医疗保障局把“创模”与落实我市医疗保障各项任务紧密结合,通过强化医保惠民服务、推进医疗保障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方式,不断释放机构改革红利,多措并举提升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
市民肖先生因肾功能衰竭,每周都要到市人民医院做三次血透治疗。今年6月,我市实现了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服务后,肖先生在医院就可一次性享受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待遇,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先行垫付医疗救助的相关费用,再到民政部门经办窗口去申请医疗救助报销。这对贫困人员而言,不仅报销手续更便捷了,而且极大减轻了治疗带来的费用先行垫付压力。
市民 肖先生:
以前一个月要花一万多元(做血透),自己要出2000多;有了“一站式”结算,我这个月一万多元我自己掏800元,减轻我们医疗负担是很理想的。
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减轻的背后,离不开医保部门的努力。
在创建模范机关活动中,市医保局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积极协调民政、财政、人社、政务数据等部门,完成了医疗救助系统接口改造、医疗救助人员身份信息比对及测试工作,制订了我市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同步结算的“一站式”结算服务规程。
市医保局规划财务和法规科工作人员 张擎锋:
取消了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待遇需要提供的材料,破解了困难群众原来需要提供8种申请材料,然后到经办机构去申请医疗救助,审批时间需要一个月时间的难题,实现了困难群众在医院住院时出示身份证或社保卡,就可及时享受医疗救助待遇。
在医保部门的推动下,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全市共有164家定点医院实现了市内“一站式”结算服务,占全市定点医院数的92%,已结算业务8404人次,医疗救助结算资金达1000多万元;全市19家定点医院实现了跨市、跨省“一站式”结算服务,惠及群众约17万人次;年底前,我市有望全面实现医疗救助功能与市社保信息系统的融合,确保医疗救助普惠全市困难人员。
在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的同时,市医保局还把“创模”与加快便民惠民服务改革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改革,大力实施“互联网+医保”,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工作,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
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永贞:
截止今年11月,我市已与上线省结算平台的1086家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直接联网结算,已有32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每个县区至少有1家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
医疗保障事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民生福祉。市医保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立足本职服务民生,以模范机关创建推动全市医疗保障工作提效破局。
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永贞:
推动全省生育保险与职工医保合并实施,做好医保精准扶贫工作,巩固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项目工作,释放更多改革的红利,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积极“融湾”借力,继续提效破局,为我市“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打造人民幸福“心城”,作出医保人的贡献。
全媒体记者:林 琳 蒋钇氿
编辑:田静雯
责编:许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