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如此优美的自然风光,在河源随处可见。这是乡村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最迷人的风景线。
如今,我们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里,你还记得在乡村度过的童年吗?旧时光悠长安宁,简单幸福春花的红、夏叶的绿秋稻的黄、冬霜的白蔬果随着四季更迭而变换……这一切是否让你怀念?
今天,广电君就带大家看看,你们的“老家”如今都变成啥样了。前方一波高清大图要来了,光看图,你认得出几个地方?
源城区陂角村:陂角村紧抓机遇,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19年9月,陂角村成功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东源县仙坑村:仙坑村至今仍然保留有方形城堡式客家式围屋等不少古老的建筑,2018年仙坑村获评为“中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2019年9月仙坑村先后获得“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和“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称号。
江东新区雅色村:如今,雅色村路平了,灯亮了,桥通了,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进村门楼建起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轮廓愈加清晰。
和平县增坑畲族村:增坑畲族村是和平县最早设立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行政村,是革命老区村,坚持以党建抓扶贫,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幅“紫嶂攀云,花溪吟曲,小桥流水桃源地;琼林叠翠,绿茗飘香,耕读传家畲寨风”的增坑美景正日趋完整呈现。
龙川县罗乐村:罗乐村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大力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
紫金县礼坑村:礼坑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区之一,被当地群众称为“小延安”。自开展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以来,礼坑村突出党建引领,挖掘本村红色资源,深入推动“1+6+N”工作,打造“礼坑红色家园”。
东源县寨子村:寨子村自然资源丰富,山林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客家风情浓郁,是历史文化体验、生态农业观光的好去处。在“生态+”、“文化+”、“农业+”方面做足文章,通过粤赣古驿道,把现有产业串联形成了“古驿道+”的以道兴村创新发展模式。
和平县水背村:水背村内绿树成荫,农房坐落有致。2019年被国家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被省级评为“古村落群”,有保护价植的地点达八处之多,是个典型的古村落群和革命老区,民风淳朴、善良。
连平县石源村: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石源村以良好党建基础为引领,以富民兴村产业为重点,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乡村振兴发展实现提效破局。
连平县湖东村:湖东村以粤赣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古驿道及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市场资源,精心谋划和打造走出一条独具客家风情的“红色+生态”农旅融合发展之路。2019年湖东村评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龙川县黄岭村:黄岭村依托古民居、古建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古民居,清新、亮眼的新民居,整洁、美丽的乡村面貌,已成为当地村民及外出乡贤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
紫金县桂山村:桂山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桂山石楼”是紫金县罕有的清代建筑群当中的珍宝,清嘉庆年间始设的“桂山文明书舍”,更是桂山人民崇文重教的历史见证,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桂山村已入选广东省古村落名录。
东源县下蓝村:下蓝村是一个古老、美丽而有特色的村寨,该村精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以特色村寨建设为突破口,久久为功,向着更加美丽的村庄建设目标前行。
龙川县佳派村:佳派村座落于广东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龙川佗城,始建于秦汉,扩建于唐宋,跨越于当下。所谓佳派,意为绝佳气派,至善至美。佳派之美在于景色浑然天成,在于村民奋斗不息,在于产业兴旺发达,在于乡风淳朴纯真。
江东新区桂林村:桂林村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将“产业兴旺”排在前,位对“三农”工作开创新时代。
紫金县小古村:小古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让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明显。
江东新区双坑村:“双坑土鸡”和双坑村无花果科普示范基地是双坑村精心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一村两品”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
眼下,行走在河源的乡村,广电君上面所展示的美丽动人的场景俯拾皆是。俯瞰河源大地,青山绿水构成浓郁的生态底色,聚焦广袤乡村,绿意中又孕育出多彩田园风光。这一片是绵延的百香果园,另一片是现代化蔬菜大棚,还有各种深加工基地……农村摘下“贫困帽”,化身“绿富美”,走上奔康路,河源把振兴写在乡村变化中,写在群众生活里。好的,大家别拦我了,我要回农村了!
2020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参评作品推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