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与芬芳
在这样的时刻
你或许曾在路边邂逅过那些体型硕大的蜗牛
它们悠然自得地爬行
似乎很享受这雨后的惬意
然而
这些看似无害的生物
实则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危险
“招摇过市”的蜗牛
近期,河源多雨,雨后的路面和绿化带出现了不少巴掌大的蜗牛,棕色壳、灰色肉,拖着长长的黏液“招摇过市”。许多市民好奇这些蜗牛是什么物种?能否食用?医生提醒:这种蜗牛并不卫生,携带寄生虫,切勿接触和食用。
据了解,这类大蜗牛并非我国本土蜗牛物种,它们的学名是褐云玛瑙螺,通常被称为非洲大蜗牛,能够对500多种植物产生危害,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已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非洲大蜗牛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都有分布,繁殖能力强,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它们平常喜欢躲藏在潮湿处,阴沟、花池都是它们出没的地方,雨后潮湿时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
面对广大“吃货”的好奇,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谢颖提醒,一旦触摸或食用非洲大蜗牛很容易被感染,寄生虫幼虫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脑炎,甚至造成脊髓损伤,早期症状可能出现剧烈头痛、颈部僵硬、意识模糊,严重时会抽搐或瘫痪。如果触摸、误食后出现不明发热或神经受损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如何清除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一次可以产下30到700粒卵,繁殖速度很快,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携带有病原体,甚至在它们的粪便中,依旧存活着病菌和寄生虫。如不小心踩到,要及时做好清洗工作。
如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找物业公司处理,或者找专业的杀虫公司处理。
如在家中发现少数蜗牛,可利用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亡。
一审:叶丽婷
二审:蔡晓璐
三审:巫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