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真的是一座化石宝库
随时随地都能发现化石
这一次
大学生村官在巡山中
又发现了菊石化石
发现者:“90后”大学生村官
发现地点:东源县双江镇增坑村
13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东源县双江镇增坑村的“90后”大学生村官赖达威巡山时发现一枚直径约10厘米的菊石化石。目前,该化石由河源恐龙研究所进行进一步研究。
近日,赖达威在日常巡山时,行至万绿湖畔的增坑村珠坑片区夜珠牙(地名)古氏宗祠约1公里处的山间小道旁,意外发现了一枚嵌在黑色大石块上的完整的菊石化石,其直径约10厘米。随后,赖达威迅速返回村委会,向村“两委”干部详细讲述了这一发现,当地立刻安排相关保护工作。经过相关人员仔细查看和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后,成功将这块完整的菊石化石搬运回村委会。
河源菊石化石最早发现于1996年
据了解,河源的菊石化石最早发现于1996年12月,由东源县双江镇增坑村村民黄汉光在本村发现,并及时报告河源市博物馆,后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省地质研究所专家鉴定为生活在距今1.9亿年前侏罗纪时代、生活在海洋的无脊椎软体动物——菊石。
这些产自河源早侏罗世辛涅缪尔期地层中的花冠菊石和副花冠菊石动物群最新研究成果近期已对外公布,该成果对地层、生物地层、古地理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早侏罗世生物地层记录,推动了菊石化石相关领域的研究,揭示了早侏罗世河源周边地区古环境与古生态特征。
国际博物馆日展出部分菊石化石
市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这一意外发现所蕴含的科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将随着今后考古专家的深入研究而逐渐被挖掘和揭晓。
河源恐龙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将此前发掘的部分菊石化石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对外公布和展出,供市民和游客鉴赏。
一审:叶丽婷
二审:蔡晓璐
三审:巫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