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电视
  • 公共电视
  • 综合广播
  • 旅游广播
  • 东源台
  • 龙川台
  • 连平台
  • 紫金台
  • 和平台
  • 源城台
  • 江东区
  • 网络公司

【聚焦“百千万工程”】古竹的荔枝,又大又甜!

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河源日报社编辑:2025-07-02

近日,江东新区古竹镇的荔枝迎来丰收,2.2万亩荔枝树缀满红果。“今年气候适宜,是荔枝的丰收年,果多且大,每天都摘很多。”古竹镇新围村荔农黎贵强说。

技术助“荔”

破解“丰产不丰收”困局

古竹镇的荔枝种植历史可追溯至300年前,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黄金发展期。依托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的独特生态,古竹镇形成以“水东—槎岭—四维—新围”为核心的连片果园,被列为广东省“一乡一品”种植基地。然而,2000年前后,由于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等问题,荔枝价格从每斤20元暴跌至2元,果农收入锐减九成。

转折点发生在“百千万工程”实施后,古竹镇创新“合作社+科研院校+农户”模式,与高校及科研团队合作启动“老树换新”工程,将仙进奉、岭丰糯、冰荔等优质品种接穗嵌入老树枝干,通过高位嫁接技术实现“改良不减收”,累计改良2000余亩,带动万余亩老果园焕新。

在古竹镇水东村的荔枝园,一棵树龄10年的荔枝树被锯断主枝,削平截面后分批次嵌入接穗,去年刚完成高位嫁接的新枝已抽出新芽。“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有根系,2年就能挂果,比新栽树苗缩短3年至4年,且能维持树冠规模,保障产量。”水东村党支部书记陈新伟说,通过嫁接改良,荔枝的甜度和产量都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了荔枝的市场竞争力和果农的经济收益。

三产融合催生“甜蜜经济”

如何让荔枝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古竹镇依托百年荔枝群,探索出了一条加工品牌化、文旅特色化的融合之路,让荔枝从季节性鲜果蝶变为“产业引擎”。通过将鲜果加工生产为荔枝干、荔枝酒、荔枝蛋卷等产品,让消费者品鉴更多荔枝衍生品。同时,举办荔枝宴、荔枝嘉年华等活动,开展荔枝园林下采摘活动,在果园内设置“荔枝知识科普牌”,介绍品种特性、种植历史,让采摘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

古竹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荔枝+”战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让这颗岭南佳果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一审:田静雯

二审:许志武

三审:周凤娟



分享到:
扫描关注河源广播电视台微信号(hyrtv87)

相关新闻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 历史“深”一度中国共产党,总书
  • 历史“深”一度中国共产党,总书
  • 历史“深”一度中国共产党,总书
  • 历史“深”一度中国共产党,总书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

网友评论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共0人参与

    Copyright 2006-2016 河源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110报警 备案:粤ICP备1203623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许可证:粤备2011001号

    河源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160130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