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为笔绘新卷,策马扬鞭再奋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提升产业建设工作成效,我市深入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径,以实干促发展,以目标为导向,不断迭代工作闭环,共绘河源市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产业建设亮点纷呈
今年二季度,河源市产业建设“大会战”亮点频现,成效显著。上半年,我市制造业投资成果明显,新储备超亿元项目9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个,完成年度目标68.3%;投资总额237.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18亿元;新开工项目92个,计划总投资137.81亿元,已完成投资34.11亿元;新投产项目104个,计划总投资203.39亿元,已完成投资28.77亿元;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较去年显著提升;新上规企业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家。
同时,今年以来,新增动工农业产业项目17个、意向项目12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 局长 张敏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工作专班的统筹推进之下,重点在抓项目建设 产业的培育发展这两个方面集中发力。在项目建设这一块,重点是加强“四张清单”的管理,推进“拿地即开工”,“完工即投产”体制机制的落实,跟进好市领导跟踪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情况。在产业培育发展这一块效果也非常明显。一是我们“1+3”产业里面,尤其是水饮料和食品产业,上半年实现了50%的增长。第二个是县区的专业园区的培育打造,目前 和平的体育用品专业园区、连平的玩具专业园区、龙川依托景旺为龙头的产业配套链的专业园区,以及紫金依托优特钢推进精深加工的专业园区,都在不断地集聚形成。上半年,全市的工业增速提升到了5.6%,在全省21个市的排名是第4位。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海青:二季度,全市商务部门以产业建设“大会战”为抓手,坚持项目为王,聚力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推进了投资20亿元的西可无人机制造,投资超5亿元的中船鹏力塑造、联腾实业等一批优质项目增资扩产;新引进投资10亿元的骏牧智能风机,投资超5亿元的峰卜科技、浩瑞医药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是创新机制强动能。建立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加快项目从洽谈到投产各环节的建设进度。二是建强队伍提战力。强化市县(区)“1+3”产业招商引资工作队专业培训与实战锻炼,有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成效。三是精准调度促转化。实施项目“周快报、月调度、季推进”制度,靶向解决难点、堵点,保障项目高效落地。
产业建设热火朝天
战鼓齐鸣,产业建设如火如荼。二季度,工作专班先后出台了招商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产业建设“大会战”评价体系、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指引、跨区域流转与利益共享等创新机制,加速了项目落地进程,充分发挥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促使各县(区)形成了你追我赶、全市上下大抓产业热火朝天的工作局面。
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 陈志中:2025年上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产业建设“大会战”取得显著成效,新签约落户西可无人机等20个项目(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2个),新开工京泉华能源等21个项目,新投产爱途箱包等23个项目,新上规农夫三期等6家企业,均超额完成时序进度。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提级攻坚招商,充分利用产业发展顾问、商协会、产业基金等推进招商引资,全力推动大窑等重点项目年内落地,力争下半年再签约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提速项目建设,推进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制,大力推动“拿地即开工”“拿地即拿证”,力促中船鹏力、辉勤食品等18个新落户未动工项目尽快开工;推进深河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试产投产,峰卜科技、居天医疗等37个在建项目加速建设;提质发展能级,继续发挥好融资、招用工、外贸“三大专班”作用,全力保障农夫三期、京泉华等项目快速达产。总之,高新区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高效的服务,全力打好2025年产业建设“大会战”下半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二季度,我市超亿元制造业项目引进数、当年签约项目动工投产率、新增工业“熟地”、实现“三通一平”等多项指标圆满完成,为产业建设“大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河源产业建设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东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赖建军:今年以来,东源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1-6月 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一是下好三链协同先手棋,健全机制链空间链、要素链,动态跟踪15项重点指标和24个重点项目进展,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等关键问题124项,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78亿元,保障投资额11亿元的华谊飞虎制造总部项目顺利落地,二是打好三项发力组合拳,向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农文旅融合要增量,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14个,新动工项目21个新投产项目23个,新签约项目供地率93%动工率67%,开展万绿湖文旅周系列活动,上半年实现文旅综合收入6.6亿元,三是深化三化并举服务网,推动企业服务闭环化,人才生态立体化科技创新链条化,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和项目,协助企业申报公信领域补助资金7,686万元,推动“冠名班”建设,促成两家企业与院校合作,建成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东源服务站等载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达35家,接下来东源将乘势而上,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持续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项目服务精准到位
政策保障精准发力,项目服务温暖人心。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交地即开工”“完工即投产”等改革举措,有效破解了项目审批中的痛点堵点;创新开展了服务和推进日活动,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坚持带队深入挂钩联系县(区)开展实地指导与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反映的困难与问题,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政府部门提供的全方位、精准化的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爱途(河源)箱包有限公司运营生产副总经理 陈惠强:爱途(河源)箱包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公司自成立至今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高新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项目落地高新区后,就被指导为“拿地即开工”项目,今年6月份就通过各部门联合验收。今年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以来,市领导和高新区各职能部门每月现场调研、主动询问,帮助我们申请各类补贴,在企业门口绿化、门口红绿灯开通等各类问题上积极协调解决,给予企业很大帮助,项目建成后月产能约为40万个拉杆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成长为箱包界的世界级企业的愿景。
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辉荣:市区两级政府在我们河源精电增资扩产的这个项目推进过程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专班服务,一对一地帮我们推进,特别是在土地购置、审批的流程中都给了我们比较大的支持,目前我们项目也是按照“双容双诺三同步”的这个原则在顺利的推展中,今年我们企业在营收产值的这个发展也是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企业反馈的切实获得感,折射出项目服务的深度与温度。各县(区)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精准滴灌”之势破解发展痛点、突破发展瓶颈,全力推动产业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产业建设未来可期
产业建设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工作专班科学统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问题整改,加快推进项目落实见效,以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主动作为的担当,确保产业建设“大会战”各项工作高质高效推进。
中共源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钟伟林:上半年,源城区产业建设“大会战”“四张清单”任务完成情况,与兄弟县区相比,在项目储备、落地、投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谋划安排、项目推进力度和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与差距,必须以超常规举措、“钉钉子”精神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摆脱落后状态。下一步,源城区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攻坚克难补短板。紧盯评价体系和“四张清单”短板弱项,突破“七大行动”瓶颈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各项指标迎头赶上。二是久久为功抓项目。发挥“首席服务官+首席服务员”机制作用,落实“双容双诺三同步”、生产留用地过渡性开发等改革,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建成。三是压实责任强推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完善企业服务专题协调会等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环环紧扣推进,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产业招商落地是经济“生命线”,二季度,各县(区)鼓足干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到“干劲不减”“油门不松”,奋力在“大会战”赛道上迎头赶上、突破突围。
中共和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李世锋:上半年,和平县产业建设“大会战”“四张清单”对标目标任务,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数量偏少、新上规企业未能“破零”,反映出我们在统筹协调、要素保障、服务效能等方面存在差距与不足,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加速追赶,扭转落后局面。接下来,和平县将紧扣“四张清单”年度目标任务,保持赶考心态、冲刺状态、战斗姿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提速攻坚。一是强化全周期运行调度。完善项目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四张清单”实时监测掌握,推动各项任务高效推进、高质量完成。二是落实全流程要素保障。将项目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对口部门的“责任清单”,努力破除用地、用林、资金、用工发展瓶颈,加快储备项目签约动工、动工项目建成投产、投产项目达产上规。三是提升全维度服务质效。深化县领导同志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制度,全面推行首席服务官、项目代办员等制度,对清单内项目实行专班跟进,健全完善并联审批、容缺预审机制,支持企业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
壮大产业发展,既是一场时不我待的“竞速跑”,也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的“马拉松”。接下来,河源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年度任务目标不动摇,以更坚定信心、更务实作风、更有力举措,全力以赴拼经济、抓改革、促发展,共创产业建设美好未来,推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一审:田静雯
二审:许志武
三审:周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