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是客家人最早聚居的纯客家地区,融就了源远流长的客家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家训文化。近年来,河源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深入挖掘传扬家训文化,在全社会传递崇德向善、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正能量。
记者胡琼:我身后的这条蜿蜒小道是全国首个家训文化长廊,这里有由全国的著名书法家、在百多块天然的黄蜡石上镌刻的河源姓氏家训,市民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一边赏书法、诵家训,一边思古今、观奇石。
这条位于河源市客家文化公园、长600米的家训文化长廊,有隶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法字体所镌刻的百个姓氏家训,涵盖遵纪守法、和睦亲邻、孝敬父母、修身齐家等丰富博大的中华文化道德精髓。
河源是客家先民聚集地的岭南古邑,向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全市现有840个姓氏,几乎每个姓氏都有家训。这些家训内容丰富,含义精深,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凝聚了客家人文精神之灵魂,包括刻苦勤俭、崇文重教、爱国爱乡,倡导厚德载物与人际和谐等。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杨党校:家训文化是河源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紧密联系。第一它传承文化,第二它是一种学习文化,第三它是一种旅游文化。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所以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学习它的很多教育和启示。
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入开展家训挖掘宣传活动,建成一批家训文化展示街区、打造百个家训文化示范点。通过开设专题宣传报道、编印《客家古邑家训》读本、编演"古邑家训客家魂"文艺节目、创作赠送家训书法作品、创办全国首个家训文化网等,让家训文化浸润人心。同时,积极开展"传扬家训·崇尚十德·日行一善"文明修身活动,把家训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文明创建活动和乡村治理等项工作中,用家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